媒介融合视角下的戏曲元素电影

新闻探索 2025-09-15 03:39:23 86
X

调查问题加载中,媒介请稍候。融合
若长时间无响应,视角白日做梦网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曹敬波(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承载千年文化底蕴的下的戏曲戏曲与现代科技艺术结晶的电影,在中国电影120年的元素发展历程中相互交融。戏曲元素为中国电影注入独特魅力,电影电影则为戏曲传承发展开辟新径。媒介朱怡淼教授的融合《媒介时代的戏曲元素与中国电影》(中国文联出版社,2024年)一书,视角深入考察了戏曲在中国电影美学风格形成与演变中的下的戏曲关键作用,为媒介时代戏曲艺术的元素白日做梦网存续与中国电影的民族化提供了宝贵参照。

  该书系统梳理了戏曲与电影结合的电影三种演进形态。早期无声短片如《定军山》《青石山》等,媒介以固定机位实录谭鑫培等京剧大师的融合舞台表演,是视角结合之肇始。其后,戏曲艺术片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等,突破舞台限制,将表演与实景结合,借电影技术强化戏曲表现力。而当下主流形态“戏曲元素电影”,则采取“化整为零”策略,将戏曲元素灵活融入电影叙事、人物、氛围与形式美学,代表作如《梅兰芳》等。

  戏曲元素电影的出现,标志着戏曲与电影的结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不以完整搬演戏曲剧目为目的,而是将戏曲的叙事模式、表演程式、音乐唱腔、美学精神等元素解构、提炼并融入电影本体语言,服务于电影自身的主题表达和艺术风格。这就使得戏曲元素电影超越了对戏曲的单纯记录或模仿,运用电影多样手法对戏曲元素进行现代转译,使其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该书深入剖析了情节、角色、音乐等戏曲核心元素在电影中的表现与功能。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戏曲元素的融入,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为叙事、人物塑造与氛围营造提供了独特美学路径。电影与戏曲共享叙事基因,戏曲故事常为电影提供丰富的素材。戏曲情节在电影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改编戏曲故事,如电影《赵氏孤儿》;二是借用戏曲唱段推动叙事,如电影《风声》就巧妙运用《空城计》唱段作为人物传递情报的方式,引发悬念并推动情节发展;三是嵌套“戏中戏”结构,如《霸王别姬》中舞台情节与现实剧情交织映衬,增强了戏剧张力与感染力。

  戏曲元素亦能帮助电影塑造深度人物。如电影《梅兰芳》中的京剧表演,不仅展示人物才华,更深刻揭示其内心情感,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虽戏曲角色非电影主角,但戏曲元素无疑为人物注入了独特气质与文化内涵。

  此外,戏曲音乐与表演形式能营造独特氛围,彰显地域与时代特色。电影《小城之春》中戏曲元素的运用赋予影片古典含蓄之美;电影《青蛇》则借戏曲元素,营造出神秘妖娆之境。这些元素显著提升了电影的视听美感与艺术感染力。

  该书研究视角还颇具创新价值。它超越了以往戏曲电影研究中单一的史料考据或美学分析,系统性地提取出戏曲艺术中的核心元素,并深入探究其在电影中的具体呈现、审美功能及其在当代媒介生态中的生存与传播潜力。

  因此,对戏曲元素电影的深入研究,其意义不仅在于学理层面,更在于其对戏曲和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实践指导价值:一方面,电影为戏曲传播提供新平台,其叙事与技术手段也为戏曲表现形式开拓新可能,助其焕发新生;另一方面,戏曲元素极大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与文化内涵,提供了独特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手段与氛围营造方式。

  随着文化自觉提升与技术进步,戏曲元素电影有望在未来的电影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电影创作者可以通过创新的叙事手法、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戏曲元素电影,从而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戏曲与电影的结合,不是两种艺术形式的简单相加,而是传统与现代的“多声部交响”。

  该著作论述条理清晰、语言平实晓畅,兼具学理深度与可读性。当然,关于“戏曲元素电影”的边界界定、某些具体案例中戏曲元素转译的有效性等议题,仍有待未来研究进一步深化。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4日 11版)

[ 责编:邢彬 ]
本文地址:http://zhangjiajie.vastlyrics.com/html/112e18599702.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地评线】金羊网评: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续写深圳发展新篇章

让红色文化在传承中熠熠生辉——江西、山东、福建深耕红色沃土传承红色基因

河南贾湖遗址发现中国最早木棺

《天宝》:从延安窑洞灯火到拉萨古城朝阳

一名中国游客在大阪遇袭,中使馆再提醒来日游客加强安全防范

友情链接